關於一對年輕夫婦 (鹿米和青花)在婚姻路上的相處、趣事和學習。
![]() 二筆融詞:充電 文:青花 疫情持續,家人朋友間常聽到這樣的問候「你們今天怎麼樣?」的確,長時間留在家中,情緒不免有點影響,夫妻間更多時間共處,也有機會增加磨擦。透過一些日常觀察,可以覺察自己和伴侶的微小變化,也許是更容易發脾氣、或是失去了動力、甚至是爭吵等。 每人都有不同的需要,多留意適合自己和伴侶的充電方式,能夠一起充電固然很好,可是若二人的取態不同,給對方空間,靜下來回復,或許是更有效的方法。心情不好的時候,我的其中一個方法是整理手機內的照片,因為看到以往的照片,總是能勾起很多美好的回憶,也會聯想到伴侶為我做過的窩心事,馬上感到幸福滿滿,想法也會變得更正面。 學習如何為另一半充電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,因為在同行的路上,總會遇到難挨或失意的事。這時候,若能夠得到另一半的鼓勵和支持,想必是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的。近半年,因為多了時間在家工作,鹿米知道我喜歡喝咖啡,便買了一部咖啡機給我,好讓我在家也能放鬆一下。 忙著為自己充電的同時,也要學習為另一半充電,關注大家的精神健康,能令彼此的關係更長久,走得更遠!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:鹿米 很累的時候,我會如何充電呢?以前在平日下班後,會找一家美味的餐廳與青花共晉晚餐,之後會慢走一小段路才乘車回家。至於在週末,我喜歡到一些較熟悉的地方走走。有時候青花對我的充電模式感到非常驚訝和不解:「為甚麼他可以連續到同一家餐廳吃相同的菜式?又為甚麼他可以每個或隔個週末都想去一樣的地方呢?」其實是因為我覺得不用額外花太多時間和精神摸索路線或找資料,身心都可以放鬆下來。 至於青花,她可以整天宅在家中,看看書、看看電視/ 電影,不用外出也可以充電。充電後,她又會想外出探索新的地方,做手作體驗,或是去未去過的新餐廳。對她而言,充電是內在的,自我回復的;而在我而言,充電則是外在的,需要出去釋放壓力。 我倆有著這麼不同的充電模式,所以很多時候也要互相配合。例如她會為了我外出,陪我到一樣的地方、吃一樣的餐廳。我也會預留一些日子宅在家中,看書、收拾家居和玩電子遊戲。重要的是不要等到完全沒電才去充電,就像手機電池一樣,每天都要互相為對方充電,感情會更好,或許這就是「老夫老妻」微小的幸福? |
||||||||
|